卫星地球站综合网管系统


一、系统背景
        为了确保卫星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构建规范的卫星地球站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广发〔2008〕47号文件《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验收规范》,并对全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出了明确的保障部署。据此,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纷纷建立安全播出监控系统和自动管理系统。非凡公司凭借其资深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团队和充满活力的软件开发团队,抓住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安全播出的特殊性,成功推出地球站专业网管系统——“VMC矢量监控网管设计系统”。

二、简介
        VMC产品是一种矢量设计、后台驱动、随意增删改监控设备的灵活的软件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卫星地面站系统。可以被VMC管理的设备类型包括:卫星通信设备(含信号源系统、基带系统、上行系统等)、动力系统(含UPS、柴油发电机、配电柜等)、环境系统(含温度、湿度、精密空调、普通空调等)等。VMC是商品标准软件,成本低、可靠性高。全国将近三分之二的广播电视卫星地面站系统的多年应用表明其高度的成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总体设计

依据卫星地面站监控的需求,整个监控系统的架构如下:
               

        本系统采用“分布采集、集中管理”的模式:监控系统将分布于各机房的监控设备参数信息与状态信息采集至监控中心的本地采集服务器,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设备的集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本地采集服务器采集到的设备数据以系统或者机房分布显示在不同的本地监控终端(如:本地监控1显示标清系统的设备监测、本地监控2显示高清系统的设备监测,或者本地监控1显示旧机房的设备监测、本地监控2显示新机房的设备监测)
        本方案全部采用以TCP/IP协议为平台架构,将各机房非TCP/IP通讯协议的监控设备通过协议转换模块统一为IP流的方式与监控中心本地采集服务器交换数据。

四、系统模块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通过本地采集服务器和本地监控终端组成,监控中心通过本地采集服务器采集所有的实时数据和报警内容,并在本地监控终端统一对所有事件作出响应。
监控中心的本地采集服务器与各机房内设备的协议转换模块之间通过IP网络连接,采用主从方式通过TCP/IP通讯协议相互通讯,取得各设备的实时数据。为保障系统实时性,系统采用服务模式同时与各端口的设备通讯,便于对事件的即时响应。
监控中心本地监控终端采用完全图形化的用户界面,通过与本地采集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可以在图形化界面上有效的组织管理各机房所有被监控的设备。
机房现场监控单元
机房现场监控单元采用协议转换方式为每一个非TCP/IP通讯的监控设备分配一个协议转换模块,实现IP流通讯方式的转换。现场监控单元通过IP网络将接收监控中心不同厂家提供的通讯协议指令并经过协议转换模块下行发送至监控设备并逆向获取返回信息,从而实现对设备主要运行故障状态等信息的监测。
远程客户端
用户可在远程客户端直接通过内部网实时查看机房内设备的监控数据。

五、性能

1. 在设计模式下,系统为用户提供图形化设计工具以及丰富的子图和图元,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构建灵活美观的HMI界面,自定义显示字体、形状、颜色、声音。

2. 单一界面上可对整个网络进行所有的管理操作。

3. 系统以图形化方式动态显示整个系统链路的运行状态。

4. 系统提供丰富的报警方式和报警策略。在获取到告警数据时,系统可以及时采取多媒体动画警示、语音、现场声光、手机短信、语音通话、E-mail等多种方式发布给有关管理人员,实现自动本地/远程报警。

5. 分布采集,集中管理,针对多个机房、多个设备的数量及分布来配置采集服务器,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实现灵活的扩展功能。

6. 通过系统记录的设备参数、状态、故障、控制操作等历史数据,采用查询、分析、报表等功能手段,用户可以得到故障分析和智能专家诊断建议。

7. 通过广域网或局域网远程监看网络中任何一个监控点的运行状态。

8. 能够快速、自动地实现故障定位和恢复响应,提高系统可靠性。

9. 为使系统安全,采用分级管理,各级有相应的管理权限进行本地和远程访问。

10. 网管系统的隔离和切换可以在线进行,不影响地球站设备的正常运行。

11. 网管系统兼容各种平台以及不同制造商的设备。

北京非凡朗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Contents Copyright 2006 Prodigy Enterprise Inc.